引言
本文内容整理自 YouTube 博主 J Law 的“终极股票交易课程”系列视频的第四集。在本集中,J Law 分享了他作为全美投资大赛 (US Investing Championship) 冠军,是如何使用一个最常见却最容易被误解的工具——移动平均线 (Moving Average, MA) 的。
他强调,99% 的散户都用错了移动平均线。MA 绝不是一个可以孤立使用的“神奇指标”,而是作为构建“多重优势进场点 (M.E.T.A.)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真正的威力在于与其他技术优势相结合。
移动平均线的基础与设定
J Law 主要使用的移动平均线包括:
- 短期:10MA, 20MA
- 中期:50MA, 63MA (季线)
- 长期:150MA (约30周线), 200MA, 250MA (约50周线)
关键点:
- EMA vs. SMA:J Law 认为两者在实战中差别不大,他个人习惯将 EMA 和 SMA 同时打开,以形成一个可视化的“区间 (Zone)”,这提醒自己 MA 并非一条精准的线。
- 灵活性:没有哪条 MA 是最重要的。强势股可能只回调至 10MA,而大盘调整时可能会去测试 200MA。一切都需要根据市场背景 (Context) 来判断。
移动平均线的核心误区与正确用法
核心误区:把 MA 当作独立的交易信号
绝大多数散户最大的错误,就是把“股价触及某条 MA”当作一个独立的买卖理由。例如,“跌到 200MA 就买入”。J Law 明确指出,这种机械式的操作是极易失败的,因为单凭一条线并不构成足够的交易优势。
正确用法:MA 只是构建 M.E.T.A. 的一个“优势”
移动平均线的真正用法,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支撑或阻力,并将其与其他技术优势结合,共同构建一个多重优势进场点 (M.E.T.A.)。
“单凭移动平均线本身并不具备进场理由。” —— J Law
实战案例:冠军的交易心法
J Law 通过他在 2024 年全美投资大赛中的几个关键交易,展示了如何将 MA 融入 M.E.T.A. 策略。
案例一:SMCI - 趋势线 + 横向支撑 + MA
- 背景:SMCI 处于强势上涨后的盘整阶段。
- M.E.T.A. 构建:
- 优势一 (趋势线):价格回调至突破后的下降趋势线所形成的支撑。
- 优势二 (横向支撑):价格回调至前期阻力位翻转 (Flip) 成的支撑区。
- 优势三 (MA):价格同时触及 20MA 支撑区。
- 结果:J Law 在这个汇集了三重优势的 M.E.T.A. 区域进场,最终获得了超过 100% 的回报,为赢得比赛奠定了基础。
案例二:APP (Applovin) - 多重优势叠加
- 背景:APP 在经历一轮大涨后进入回调。
- M.E.T.A. 构建:
- 优势一 (趋势线):回调至下降趋势线翻转成的支撑。
- 优势二 (横向支撑):回调至前浪顶阻力翻转成的支撑区。
- 优势三 (MA):回调至 10MA 附近。
- 优势四 (动能):入场前一天是放量大阳线,显示短期动能强劲。
- 优势五 (成交量):入场当天是低量回调。
- 结果:在这个具备五重优势的 M.E.T.A. 区域进场后,股价继续大幅上涨。
案例三:GFI - 双底形态后的 M.E.T.A. 入场
- 背景:2024年3月,GFI 走出一个双底形态后,开启了一段带量的上升波段,随后的回调则温和且缩量。
- M.E.T.A. 构建:
- 优势一 (横向支撑):价格回调至由前浪顶阻力翻转成的支撑区。
- 优势二 (MA):同时触及 20 EMA 支撑。
- 优势三 (成交量):回调是低量的。
- 关键点:J Law 指出,有时价格会跌破第一层 M.E.T.A.,去测试更下一层的支撑。交易者需要将止损设置在合理的支撑区域之下,避免被轻易“洗出去”。
案例四:OSCR - 突破后的多重进场机会
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错过了首次突破,依然有二次、三次上车机会的理念。
- 背景:2024年4月,OSCR 突破了一个长达数月的平台(Base),初始突破点在 15.2 左右。
- 二次进场机会 (M.E.T.A.):
- 对于错过首次突破的交易者,J Law 指出,随后的低量回调提供了绝佳的二次进场点。
- 这个位置汇集了 50MA 支撑、前期阻力翻转成的支撑区、上升趋势线支撑以及低量回调这四重优势。
- 核心理念:技术水平到家的交易者从不追高(FOMO),因为他们知道,强势股在上涨过程中总会提供数个低风险、高回报的 M.E.T.A. 进场点。
案例五:FSLR - 业绩突破后的分层 M.E.T.A. 回调
- 背景:2024年5月,FSLR 在业绩发布后,带量突破了一个整理平台。
- 分层的 M.E.T.A. 区域:
- 第一层 M.E.T.A.:回调至 10MA 和第一级前浪顶支撑。
- 第二层 M.E.T.A.:继续回调至 20MA 和第二级前浪顶支撑,同时这里还有一条上升趋势线提供支撑。
- 结果:股价在第二层 M.E.T.A. 获得强力支撑后,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超过 50%。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 M.E.T.A. 是一个“区域”而非一条“线”。
市场背景分析:2024年8月的小股灾与纳指期货 (NQ)
在进入下半年的关键交易前,J Law 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市场大背景——发生在2024年7月至8月的“日元拆仓小股灾”。
-
核心思想:J Law 强调,熊市是发掘领导股的最佳时机。市场恐慌时,能展现出非凡抗跌能力的股票,往往是下一轮牛市的龙头。因此,在熊市中更应该勤做功课。
-
纳指100期货 (NQ) 的 M.E.T.A. 分析:他通过分析纳指期货,判断出 2024年8月5日“黑色星期一”很可能就是市场底部。
- 日线图 M.E.T.A.:
- 优势一 (MA): 价格跌至 200天移动平均线。
- 优势二 (趋势线): 同时触及一条长期的上升趋势线支撑。
- 优势三 (横向支撑): 此处也是一个由前期阻力翻转成的支撑区。
- 周线图 M.E.T.A.: 4. 优势四 (更长周期 MA): 在周线图上,价格还触及了 50周移动平均线(相当于250天线)的支撑。
- 日线图 M.E.T.A.:
-
交易心法:当大盘指数本身都回调到了一个汇集了四重优势的 M.E.T.A. 区域时,交易者就应该积极地去寻找那些比大盘更强、已经拒绝下跌的领导股。这正是他在此时重仓出击 Palantir 的大前提。
案例六:Palantir (PLTR) - 世纪级别的交易机会
第一次入场
第二次入场
这是 J Law 赢得比赛的致胜关键。
- 背景:在 2024 年 8 月市场大跌(黑色星期一)后,大盘本身已回调至一个由 200MA、上升趋势线和横向支撑构成的 M.E.T.A. 区域。
- 识别领导股:Palantir 在大盘暴跌时表现出极强的相对强度 (Relative Strength),率先反弹并接近历史新高。
- M.E.T.A. 构建 (9月初):
- 优势一 (横向支撑):股价回调至前期重要的阻力翻转支撑区。
- 优势二 (MA):同时回调至 20MA 和 50MA 支撑。
- 优势三 (趋势线):回调至由两个浪顶连接而成的趋势线支撑。
- 优势四 (成交量):整个回调过程成交量萎缩,呈低量回调。
- 冠军心法:用利润去冒险 (Finance Risk with Profit)
- J Law 在 8 月份的 Palantir 交易中已获利 30%,他在市场调整时果断了结了这部分利润。
- 在 9 月初这个绝佳的 M.E.T.A. 出现时,他将之前赚取的利润作为**“风险资本”**,全部重新投入,并建立了更大的仓位。
- 策略:如果这次交易失败,他最多只会损失之前赚到的利润,本金无虞;但如果成功,他将获得巨大的回报。
- 结果:这笔交易最终带来了超过一倍的回报,直接奠定了他破纪录夺冠的基础。
案例七:CAR - 沽空操作的 M.E.T.A. 应用
J Law 强调,他的财富主要来自做多,但偶尔也会在牛市回调期间,通过“买强沽弱”的策略来对冲风险。
- 背景:2024年8月中,大盘反弹至重要阻力区,J Law 计划沽空弱势股 CAR。
- 沽空的 M.E.T.A. 构建:
- 优势一 (横向阻力):价格低量反弹至前期重要的跌破点(Breakdown Level)所形成的阻力区。
- 优势二 (MA):同时反弹至 20MA 阻力。
- 优势三 (成交量):反弹是非常低的成交量。
- 结果:股价在精准触及这个沽空 M.E.T.A. 区域后,迅速下跌了近 28%。
更多下半年成功交易案例
在视频的最后,J Law 展示了他在2024年下半年操作过的其他几笔成功交易,并鼓励观众自行分析图表,思考他在何处利用 M.E.T.A. 策略进场。这些股票包括:
- Tesla
- ISRG
- NOW
- ALAB
- SE
- RBRK
这部分内容旨在训练观众独立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。
两种离场策略:趁强卖出 vs. 趁弱卖出
J Law 也分享了他的两种离场哲学:
- 趁强卖出 (Sell Into Strength):在股价强劲上涨并到达预设的阻力位(如 TRL)或达到满意的风险回报比时,主动获利了结。优点是能锁定利润,缺点是可能错过后续更大的涨幅。
- 趁弱卖出 (Sell Into Weakness):设置一个移动的止盈点(如 10MA 或 20MA),只要价格不跌破该支撑,就一直持有。优点是可能抓住大趋势,缺点是利润回撤会比较大。
在比赛中,J Law 采用了混合策略,根据对个股的信心和市场环境灵活切换,而他的妻子则严格采用“趁弱卖出”的机械式策略,同样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。这说明,策略的一致性比策略本身更重要。
三大交易锦囊:冠军的思维模式
在视频的最后,J Law 分享了三个他认为是长期获利关键所在的“交易锦囊”。
锦囊一:用利润去抵消风险,而非本金
这是 J Law 认为能“立于不败之地”的核心思维。
- 具体做法:在每年年初,他会假设自己从零开始,交易风格相对保守。当开始盈利后,他会用已经赚到的利润作为“软垫”或“风险资本”,去为新的交易承担风险。
- 核心逻辑:如果新交易失败,损失的只是利润,本金不会受到威胁。而一旦交易顺利,利润软垫会越来越厚,让他有更大的弹性在关键时刻(如 Palantir 的案例)重仓出击,打出“全垒打”。
- 追求有效交易:这种思维模式也促使交易者追求“有意义的”成功交易,即那些能够显著改变账户净值的交易,而不是沉迷于高胜率但小仓位的“蝇头小利”。
锦囊二:顺手时才进取,不顺手时收手
- 具体做法:只有在交易顺手、与市场节奏合拍时,才变得激进(Aggressive),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动用杠杆。一旦交易开始变得困难,或者连续出错,他会毫不犹豫地减小仓位(Cut Size),宁愿错失机会也要先保护好资本。
- 核心逻辑:作为散户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,要做到“赢谷输缩”(赢的时候加码,输的时候收手)。避免在逆境中情绪化地加大赌注。
锦囊三:交易策略必须与市场环境相匹配
- 具体做法:J Law 强调,不存在一种能在所有市场环境中都奏效的“万能策略”。交易者必须具备辨别当前市场环境的能力,并适时转换策略。
- 强趋势牛市 (Strong Uptrend):最适合的是头寸交易 (Position Trading),即找出领导股并用“趁弱卖出”的方式尽量持有,以捕捉大的波段。
- 横向拉锯市 (Whipsaw Market):更适合短线的波段交易 (Swing Trading) 或日内交易 (Day Trading)。
- 核心逻辑:用错误的策略应对当前的市场,是导致牛市也亏钱的重要原因。交易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,更在于对市场大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。
总结
移动平均线并非圣杯,99% 的散户用错它,是因为把它当成了唯一的决策依据。通过 J Law 的冠军级实战案例,我们学到了移动平均线的真正用法:
- 核心思想:MA 只是一个动态的参考,必须与其他技术优势(趋势线、S/R、成交量等)结合,形成多重优势共振,才能构成高概率的交易点。
- 冠军心法:用利润去承担风险。在关键时刻,敢于用已经到手的利润去博取颠覆性的回报,这是从业余走向顶尖的关键一步。
- 策略一致性:无论是哪种进场或离场策略,长期坚持并保持一致性,远比试图抓住每一次“完美”操作更重要。
掌握了移动平均线在 M.E.T.A. 框架下的正确用法,你的交易系统将变得更加稳固和强大。
- 原文作者: forecho
- 原文链接: https://blog.forecho.com/jlaw-meta-strategy-ep4.html
- 版权声明:本作品采用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 (CC BY-NC 4.0)进行许可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(作者,原文链接)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