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剥头皮交易中,很多交易者执着于“抓到每一笔走势”,却忽略了更高胜率与更稳定执行,源于明确的口径与风控。MB setup 的定义很简单:inside bar (IB) 完全被前一根 outside bar (OB) 的高低点包裹;但其本质是一个微型的区间 (Trading Range, TR)。因此,交易的两条主线分别是区间内的 BLSHS(低买高卖)与区间突破 (Breakout, BO)。本文给出一套可直接落地的做法:从识别、标注到分支决策与风控执行,帮你把“知道”变成“做到”。
核心原则
- 先尊重本质:MB 是区间 (TR)。区间内优先做 BLSHS;发生有效突破再切换为 BO 逻辑。
- 阀值驱动分支决策。价格收盘位于 0.21–0.79 之间以 BLSHS 为主;向上穿越 0.79 或向下跌破 0.21 时,切换为 BO。
- 风险优先,口径一致。单笔风险固定为账户资金的 1%–2%,按
仓位=风险金额/每单位风险计算,取整到最小交易单位。 - 让图表决定止损。默认使用结构化止损:依据主要波段高/低 (major H/L) 或清晰结构边界设置 wide stop,不因想放大手数而随意缩窄止损。
- 顺势过滤。可用 20/34 EMA 作为趋势过滤:MB 出现在均线之上偏多、之下偏空;阳线 MB 更关注多头突破,阴线 MB 更关注空头突破。
- 放弃标准清晰。若最小交易单位对应的风险已超出上限,果断放弃本次交易;市场永不缺机会。
口径与「四步法」
0) 名词与标注
- OB (outside bar):当前 K 线的高点更高且低点更低,包住前一根。
- IB (inside bar):当前 K 线的高低点均落在前一根范围内。
- MB setup:IB 的高低点完全收在前一根 OB 的范围内。
- FIBO 框架:以 MB 的低点到高点为锚点,标注关键比率位,用于决策与管理。
常用比率位 (多空对称,仅列关键口径,实际以图表标注为准):
- 多头侧:
0.33、0.5、0.66、0.79、1.11、1.23、1.5、1.618、2.0 (MM) - 空头侧:对称于多头 (含
0.21、0.11、0、-0.618等陷阱/回测位)
注:
0.21/0.79常用作 BLSHS 与 BO 的切换阀值;1.5/1.618是推进到 MM (Measured Move, 等距测量目标) 的关键门槛。0.11/0.89等为陷阱区 (Trap Zone, TZ),易产生反打/回测。
1) 识别与过滤
- 找到 OB → 确认下一根为 IB,且 IB 的高低点都在 OB 的范围之内,即形成 MB setup。
- 进行 Context 与趋势过滤:参考 20/34 EMA,MB 在均线之上偏多、之下偏空;结合更高周期结构避免逆势硬做。
2) 标注 FIBO 与关键位
- 以 MB 的低点为 0、高点为 1 进行归一化,标注
0.21、0.33、0.5、0.66、0.79、1.11、1.23、1.5、1.618…等位。 - 标记陷阱区 (TZ) 与阀值 (threshold):
0.11/0.89容易假突破;0.21/0.79是策略切换位;1.5/1.618关系到是否能推进到 MM 目标。
3) 决策分支 (BLSHS vs BO)
- 收盘在
0.21–0.79:以 BLSHS 为主,期待双向各有两次获利机会;保守者可在0.5(平衡位) 分批止盈。 - 上破
0.79或下破0.21:切换为 BO 交易;若此前 BLSHS 被套,优先以打平 (BE) 为目标,退出等待下一次设置。 - 触及
1.5但未突破1.618:可考虑反向至 MB 高/低点的回补/回测机会 (条件:Context 与风险许可)。 - 突破
1.618:可用 STP 追随进场,目标看向 MM;回撤时可在重要 FIBO 位用 LMT 分批参与 (总风险不超 1R)。
4) 风控与执行
- 单笔风险:
风险金额 = 账户资金 × 风险百分比 (1%–2%)。 - 每单位风险:
|入场价 - 止损价|(含点差/滑点/手续费缓冲)。 - 仓位大小:
仓位 = 风险金额 / 每单位风险,取整至最小交易单位。 - 止损规则:优先以结构 (major H/L、区间边界) 定 wide stop;只有结构变化才移动止损 (如突破前一关键 H/L)。
- 进出场:可采用“半仓试探 → 确认后补齐”的分批方案,保持总风险不超过 1R。
例子 (最小可复用示例)
图注:场景 A (区间内 BLSHS) - 在 0.21,入场做多;止损放在 MB 低点外侧;在 0.5 减半、0.66/0.79 分批止盈。
图注:场景 B (突破推进至 MM) - 上破
0.79 后强势收盘并突破 1.618,使用 STP 追随;若回撤至 1.23/1.11 区域仍保持强势,可在这些位用 LMT 分批加仓,目标至 MM (2.0 附近),全程总风险不超过 1R。
图注:场景 C (陷阱区失败) - 价格上破
0.79 但在 0.89 陷阱区遭遇强大卖压,未能持续,迅速跌回区间内,形成假突破。此时应放弃 BO 思路,按 BE 离场。
真实困境:为何 MB 交易知易行难?
理论口径清晰,但实战中很多交易者仍会陷入困境。根源在于 MB setup 本身的高频与狭窄空间,放大了人性弱点:
- 区间内的焦躁:价格在
0.21-0.79区间内反复拉锯时,交易者容易失去耐心,担心错过另一端的潜在机会,导致在非理性位置(如0.5平衡点)追涨杀跌。 - 对突破的 FOMO (害怕错过):当价格接近
0.79或0.21时,交易者会因害怕错过突破行情而提前进场,结果往往被假突破或陷阱区 (TZ) 套住。 - 对止损的侥幸:由于剥头皮的盈亏空间都很小,交易者会倾向于不设止损或随意移动止损,期待价格“能回来”,单次失误就足以抹平成百上千次微利。
改法:把 MB 当成一个独立的“生意”来做,严格遵循“营业时间”(收盘在 0.21-0.79)与“下班标准”(突破阀值)。在清单的约束下,机械化执行,用纪律对抗情绪。
一页清单
- 上限:单笔风险是否严格 ≤ 账户的 1%–2%?
- 依据:止损是否放在结构位 (major H/L/区间边界) 而非“为了放大仓位”随意收紧?
- 口径:是否以统一公式计算仓位,并计入点差/滑点/手续费缓冲?
- 放弃:最小交易单位已超限是否果断放弃?
- 趋势:20/34 EMA 方向是否与当下交易方向一致?
- 切换:
0.21/0.79是否作为 BLSHS 与 BO 的明确分界? - 记录:是否记录参数与结果以便复盘 (风险、距离、进出规则)?
常见错误与改法
-
错误:把 MB 当成“必须抓住的所有波动”,频繁进出导致过度交易 → 改法:优先 BLSHS,阀值切换才做 BO;以清单限制交易频率。
-
错误:为放大手数而缩短止损,忽略结构 → 改法:由图表结构定 wide stop,仅在结构改变时移动止损。
-
错误:忽视趋势过滤,逆势硬做 → 改法:用 20/34 EMA 做方向过滤,逆势时缩小风险或放弃。
-
错误:BLSHS 被套仍死扛,错过切换时机 → 改法:穿越
0.21/0.79立即切换 BO;被套优先 BE 离场,等待新设置。 -
错误:使用报价差异较大的 CFD 现货做 MB,导致 setup 失真 → 改法:以主流期货/标准化合约报价为准,确保标注口径一致。
-
错误:新手过早做剥头皮 → 改法:先在更“宽松”的 Swing 环境训练执行一致性,再逐步下沉到 MB。
总结
- MB 的本质是区间:区间内 BLSHS 为主,阀值突破再做 BO。这是决策的锚点。
- 阀值指路:
0.21/0.79用于切换策略;1.5/1.618约束推进与 MM。这是执行的“交通灯”。 - 风险先行:固定单笔风险、结构化止损与严格 BE/放弃标准,保障执行稳定。这是交易的“安全带”。
- 纪律是核心:顺势过滤、机械化执行、系统化复盘,是用系统对抗情绪与随意性的唯一途径。
- 原文作者: forecho
- 原文链接: https://blog.forecho.com/mb-setup-scalping.html
- 版权声明:本作品采用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 (CC BY-NC 4.0)进行许可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(作者,原文链接)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。
